我们的研究发现,农民工绝对是农村里最有能力的劳力。
从此,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房子不再是自己种了(甚至自己种非法了),城市房子基本上都是开发商种,种了再卖给或者租给需要房子的人。安居甚至比乐业更为重要,人人当有立足之地、安身立命之所,哪怕是茅草屋、窑洞、甚至狗窝也可成,再由一代接一代增砖添瓦。
这是极其流氓、及其无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从此,就赋予了房地产业更多的功能了,如:保值增值、投资投机等。共富的和谐社会才能建成,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才可实现。房子太贵,顶多没房子住、或住小房子,或不能结婚生子、或街头受冻……但一般不会死人。如果种庄稼的生产经营制度也效仿种房子的中国式房地产开发商制度,种庄稼一样可以暴利的。
其次,厂子和产品是有数命的,厂子一旦不生产后其土地若改变用途,会大幅增值,故政府要对工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实施严格管制的,其闲置的工业用地最好由政府回购或由政府主导置换。这就是中国种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制度的核心。只有中国经济实力强大了,并且国际化、全球化了,人民币才能真正成为国际货币、全球货币。
这个过程可能有两个大的阶段,即区域货币阶段和全球货币(世界货币)阶段。为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防止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可能形成欧元、美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即三种主要货币共同主导国际金融市场。经济决定货币,而货币又反作用于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2009年4月6日,为应对金融危机,西方的五大银行(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签署了295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目前,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简直微不足道。
支持香港地区发展人民币业务,扩大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规模。这个阶段的来临,大约还需要20年的时间,或许更短一些。这种情况表明,人民币有可能首先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实现国际货币应当承担的主要职能(功能)。这样,人民币将成为亚洲地区的主导货币之一。
届时,中国的GDP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将超过20%,人民币的流通量在全球货币流通总量中的比重也将超过20%。国际货币除了自由兑换外,还有储备(储藏)的功能、投资的功能等。自然,这种局面将随着美、日、中三国经济力量的变化而改变。经IMF确认,2009年6月底,包括不同货币构成的全球外汇储备按美元计价约达到4.27万亿美元。
其中,美元部分约为2.68万亿美元,占62.8%,比2008年底时下降了1.3个百分点,该比例在欧元刚刚被引入时超过了70%,但自2001年起一路下滑。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象征。
货币互换,一般是指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价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这种局面还将随着三个主体经济实力的变化而改变。
在此之前,美联储已与14家央行建立货币互换制度。不仅经常项目,而且资本项目都要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欧元部分约为1.17万亿美元,占27.5%,欧元刚被引入时,欧元外汇储备的比例仅在18%左右,近几年快速上升。比如,首先使人民币承担国际贸易的计价与结算职能,再让人民币具备国际投资的职能,最后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本币实现从经常项目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直至取消外汇管制,大约经过了20年左右的时间。在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已迈出了步伐。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不仅可以从使用范围上由局部地区逐步推向全球,而且还可以按货币职能以先后次序渐进式推近。短期内,可能形成美元、日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局面。
自2008年底以来,中国已经同6个经济体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三是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逐步推进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和支付。
人民币先区域化后全球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政府已经于2009年9月28日在香港首次向海外投资者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60亿元。
中国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各国以及俄罗斯,目前都比较欢迎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和支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进入专题: 人民币升值 。金融危机后,中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正逐渐将美元资产转换成欧元和黄金,还购买了数百亿美元的IMF特别提款权(SDR)然而,美国变动汇率靠的是凭借自己的超强实力向世界其他国家施加压力。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是美元地位问题 因此,从政治学视角来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从根本上是国际货币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问题,亦即哪一国家的货币是本位货币,这一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怎样确定,以及一旦出现清偿危机如何形成集体清偿的行动。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设计上可以更多地发挥G20作为国际货币委员会的职能,同时可以考虑将IMF作为国际货币委员会的秘书行政机构,两者结合起来便有可能奠定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执行对全球货币的发行和管理,融合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和英镑充当全球货币,最终实现全球化货币。
当然,必须看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不是中国的目的而是世界的目的,是世界呼吁进行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是服务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一种新型危机,它不再是从体系的外围爆发形成对体系的挑战,而是从体系的核心地带爆炸,以一波波海啸般的力量冲击外围地带。三是信心问题,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能够在出现汇率危机、储备不足和复杂危机的情况下维持国际社会的信心。
中国应该如何顺势做好人民币国际化这篇大文章,毫无疑问是当前的一个核心战略问题。面对危机,美国在保持美元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新型金融危机下的成功转嫁。从世界历史的视角来看,货币也有一个全球化的问题,最初是单一国家控制货币,当时主要是白银、铸币或者其他一些金币,政府十分重视金、银等货币的重要性。因此,各个国家出于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一般不愿意承担提供这一公共产品的成本,最终有可能陷入集体非理性的无秩序状态。
为什么美国会得以成功地实现危机转嫁?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还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事实上,在面对这三个问题时,每一个国家都会遇到蒙代尔模型的三难困境,亦即不同国家在资本流动、汇率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等三个目标上难以三全,只能放弃其中一个。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呈现为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与美元之间的博弈。它关乎不同国家的利益需要,关乎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平衡,关乎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差异,单靠经济学是无法解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的。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用美元、石油和黄金组合垄断市场价格,谋求超额利润。在新的体系中,美元占主导地位的格局短期内还不会改变,人民币的比重可以与日元、欧元大致相当,也就是10%左右。